10月1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香港特區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議廳發表《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主題為:“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在人才政策及企業發展都有一系列優化措施。
搶人才
引進全球人才一直是港府施政報告的重點內容。港府自2022年底推出新版人才輸入機制,至今共收到超過38萬宗申請,約16萬名人才偕同家人抵港,有效補充了香港的勞動人口。但在未來五年,各行業人力短缺估算約18萬人。為了建立優質人才庫配合經濟發展,香港政府將革新輸入人才機制:
更新「人才清單」,加入推動「八大中心」所需的人才。
這八大中心分別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空樞紐、亞太區國際法律、促成交易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
擴大 “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 大學名單至198間。
加入13間海內外頂尖大學(內地9所+海外4所)至198 間,內地9所大學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東南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四川大學。
原13所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南大學。
至此,內地有22所大學可以直接申請落戶香港。
高收入人才首個簽證期限由2年延長至3年。
針對年收入250萬港幣以上的高端人才,香港政府將其首個簽證期限由2年延長至3年。
在「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增設機制。
主動邀請頂尖人才來港發展,推進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香港。
引進人力極短缺的指定技術工種專才。
在應對技術工種短缺問題方面,香港政府對“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進行了優化,設立了專門的配額,吸引年輕、經驗豐富的技術人才來港發展。
延長IANG簽證。
港府之前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允許香港本地大學大灣區校園的畢業生循「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申請IANG簽證來港就業,有關安排為期兩年。新的《施政報告》指出,將會延長上述安排,為期兩年。
高效“留人才”,助力職業配對
「人才服務辦公室」(簡稱“人才辦”)將強化線上服務平臺,提供包括薪酬、稅務、教育和簽證在內的全面咨詢服務,拓展合作伙伴網絡,并與業績及雇主團體共同舉辦線上和線下的招聘會,以促進職業匹配。此外,人才辦將定期組織國際人才論壇,并開展海外宣傳活動。
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即日起,容許投資住宅物業,該物業成交價須為5,000萬港元或以上,投資于房地產獲計算入投資總額上限為1,000萬港元。另外,明年3月1日起,透過申請人全資擁有的合資格私人公司的投資可計入合資格投資金額內。
增加家族辦公室稅務寬減種類
香港目前有2,700間單一家族辦公室。
業界預計香港將在2028年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香港政府將全力推動更多環球資金在港管理,促進私募基金透過港交所開拓新銷售渠道并增加基金及單一家族辦公室享有稅務寬減的合資格交易種類。
支援中小企業發展
還息不還本
容許「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的借款企業(包括就現有在八成、九成和百分百特別擔保產品下已批出的貸款,以及在八成和九成信貸擔保產品下新造貸款)申請最多12個月「還息不還本」,并將八成和九成信貸擔保產品的最長貸款擔保期分別延長至十年和八年,同時向兩種擔保產品下新造貸款提供「部分本金還款」選項。金管局亦正積極考慮就銀行資本要求提供彈性,促進銀行為中小企提供融資。
向「BUD專項基金」注資10億元支援中小企業升級轉型
施政報告上還提及將向「BUD專項基金」注資10億元,支援中小企業發展并獲加快處理。通過BUD基金(全稱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協助中小企升級轉型和拓展新市場,包括擴大「電商易」的地域資助范圍至東盟十國,并更針對性資助企業推行綠色轉型項目。
支持中小企數字轉型和把握電商機遇
擴大數碼港「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的涵蓋范圍,由零售及餐飲業延伸至旅游及個人服務界等,一對一形式資助中小企數字轉型。